当前位置:首页 股票知识 正文

机构买入评级可信吗?

2020-08-15 04:41:45

买入评级是指通过对发行公司的财务潜力和治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对有升值可能的公司股票给予适合买入程度的评级行为。相信很多股民都听过,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评级,那么究竟

机构买入评级可信吗

?下面一起看看详细介绍。

机构买入评级可信吗?

一般来说,这些买入评级等等都是通过一些证券分析师来分析得出的结果的,想要知道这些评级是否靠谱,就得看这些分析师是否可信,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被认为掌握上市公司内幕的证券分析师,通常就职于券商研究所。他们的研究报告是市场主力的决策依据,直接影响着股价的变化。因为他们,机构投资者每年向券商支付高达数十亿元的分佣费用。

然而,围绕他们的质疑和争论似乎从未停歇。今年6月6日“微信泄密”事件,明星分析师张某在微信中提前发布丽珠集团的重大信息,导致该股盘中飙升4%,事后当事人停职调查。有业内人士表示,众多知名分析师背后都暗藏着巨大的资金圈子,一个“买入”评级信号,半天内就可能引来数亿资金进场拉升股价。然而,也有个别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后,股票大跌不止,让投资者损失惨重,人们怀疑,这并非是水平所致,而是故意为之,被上市公司所收买?掩护机构高位出货?不得而知。

一、用什么标准评判分析师好坏更科学?

为挑选出优秀的分析师,近十年国内一些机构或媒体推出了不少分析师评选,知名度大的如“新财富”等。这些*项有个共性,就是“主观评选”,即由机构投资者投票,选出他们认为优秀的分析师。分析师一旦上榜获*,身价倍增,所在机构则能获得更多的分佣。巨额利益面前,分析师评选开始变味,一些分析师和研究机构不惜拉票拜票,泳装秀、影星模特助阵等乱象迭出。不断曝光的丑闻迅速摧毁明星分析师的光环,人们开始质疑评选的公信力,个别知名券商和分析师甚至要求退出“评选”。

到底用什么标准才能挑选出真正优秀且值得信任的分析师呢呢?国外为规避主观风险,通常采用“客观评选”,即跟踪分析师历史观点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把他的家底翻出来,看他说过的话到底准不准?如美国*级专业评级机构StarMine的分析师评级、《华尔街日报》的“华尔街佳分析师”都是采用这种评选方法。新浪、腾讯等国内著名媒体敏锐地关注到这些,为树立行业标杆,他们和国内**家建立分析师数据库的今日投资公司合作“客观评选,联合发布“天眼”中国优秀分析师榜单。据了解,今日投资在数据库中对每个分析师建立了档案,将他们的每一个观点、每一条数据都记录在册,从多维度去追踪其观点的准确性,后按照准确度的得分对分析师进行排名。该公司分析师数据库已被美国贝莱德、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微博)、工总行、中信证券等数十家国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所认可和使用。

唯有"崇尚客观",公正才会回归;唯有“用数据说话”,诚信才有了温床。只有跟踪数据,坚持客观依据,才能找出真正靠谱的分析师!

二、中国的证券分析师到底靠谱吗?

我们以今日投资数据库中分析师在2013年发布的近14万份研报为样本,覆盖100余家券商的3306位分析师(其中行业分析师共2203位),同时设定了门槛:跟踪股票数量不低于5只、数据覆盖时间跨度超过半年,由此筛选出了1429位分析师,我们对其发布的69万条盈利预测数据、近26万条投资评级数据进行了跟踪。

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收益为正的分析师有1030名,占比为72.08%。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7.65%,有87.4%的分析师收益率超越了沪深300指数。其中,收益率在0-50%的分析师占绝大多数,达到65.08%;12名分析师(占比0.84%)年度收益率超过100%。(详见图1)。

尽管分析师相对沪深300获得了较大的超额收益,但投资者仍可能质疑其含金量,因为2013年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特征,尽管指数没涨,但很多中小盘股票涨了很多。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分析师的荐股能力,我们来看一下分析师发出“强烈买入”投资评级后,其股价表现相对于行业的超额收益。

结果显示,分析师发布“强烈买入”评级一个月后,相对行业(中信二级行业)表现平均获得了1.13%的超额收益,超越行业指数的比例达到62%,总体中约有三分之一超越行业指数5%以上的收益。从和行业比较的角度看,大多数分析师还是靠谱的。

以上就是机构买入评级可信吗?的全部介绍了,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一般来说,机构买入评级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作为投资决策。更多股市精*内容,欢迎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股市中,机构买入股票是好是坏?

机构买入的股票好吗?机构介入对于股价有啥影响?

主力机构是如何迷惑被套散户的?

温馨提示:《机构买入评级可信吗?》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基金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 股票软件 金融问答 金融期货 信托知识 债券知识 保险知识 理财知识 银行知识 沪深股票 期货知识 基金知识 基金概况 股票知识 贷款知识 金融热点 常见问题 专题推荐 产品百科 软件中心 金融平台 金融知识 黄金知识 白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