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债券知识 正文

美国式招标

2020-08-01 20:46:31

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美国式招标的介绍

美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是指中标价格为投标方各自报出的价格。标的为利率时,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为当期国债的票面利率,各中标机构依各自及全场加权平均中标利率折算承销价格;标的为价格时,各中标机构按各自加权平均中标价格承销当期国债。

引入美国式招标存在的风险

1、加强市场研究,提高承销水平。

在多种价格招标方式下,投标人要为自己的投标行为承担风险。为了确保中标,可以适时的报出高价,但报价越高,相应的损失越大。因此,券商要发挥其作为证券市场的市场主体的优势和经验,加强对国债定价机制和投资价值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市场博弈行为的研究,争取能够按照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中标。

2、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和抗风险能力。

国际经验表明,在成熟的市场中,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券商成功的必要条件。美林证券等国际大型券商都已经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制度。在经过初期发展阶段后,中国证券业进入了理性的竞争发展阶段,券商只有将被动接受风险转变为主动应对、积*管理风险,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券商可以根据资产负债情况、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不良资产率等情况,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对自身的风险承受区间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增强竞争力,避免盲目行为。

3、明确市场定位,形成特色化承销模式。

多种价格招标方式实际上增大了券商的投标难度,此外,由于银行、保险等机构的资金实力大,在我国资金推动型的国债市场中具有先天优势,所以,各券商只有借此机会重新整合债券承销模式,改变过去雷同的、单一的和简单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占据发行市场的一席之地。

4、多种价格招标方式增大了投标人的投标风险。

2003年,财政部*次采取把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划分为甲、乙两个类别进行管理的办法,因此两类成员对多种价格招标方式的应对措施是不一样的。

美国式招标对我国的影响

1、有利于推动发行定价机制的进一步成熟和市场搏弈规则的变化。

虽然多种价格招标方式并不比单一价格方式具有更大优势,但该方式对市场环境、发行人和投标人的要求更高,投标结果更接近市场,因此有利于提高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完善发行定价机制。同时,该方式改变了投标人之间的利益、风险格局,每个投标人都要*自承担自己投标所产生的风险,而无法将这样的风险转嫁给别人,因此在权衡利弊基础上,主要投标人之间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联合起来,也可能采取双向报价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显然,投标人之间、投标人与发行人之间的搏弈策略要发生变化。

2、有利于形成高效率、低成本、成熟的发行市场。

发行人为了产生有利于自己的发行价格,会结合市场情况设计多样化的发行方案,来影响利率水平并确保国债的顺利发行。例如,在需求较大时或是发行附息国债时可以采用多种价格方式,而在需求较少时采用单一价格方式;还可以考虑实行无区间、无基数、变动价位招标,适时调节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的比例等。

3、有利于协调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由于在多种招标方式下,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是投标人的主要参考依据,投标结果更接近市场的利率水平。这样不仅保证新券能够顺利分销,而且确保两个市场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背离,从而避免新券对老券的冲击,有利于二级市场的稳定。

4、有利于目前二级市场收益率结构的调整。

我国国债数量少,品种单一,期限结构不合理,发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我国形成了不合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尤其是2002年,由于债券市场备案制等市场创新举措扩大了市场主体,各主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主体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加之市场资金宽裕,一些大机构为宽裕资金寻求出路,或借机长债短炒进行市场投机,凭借资金实力进行恶性竞争,压低投标利率,加大了利率风险,冲击二级市场,严重扭曲了收益率曲线。多种价格方式则会促使投标人加强风险意识,进行理性投标,产生较为合理的利率水平,推动收益率曲线的结构性调整,实现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

5、有利于提高投标人的承销能力。

这种招标方式对投标人的要求较高,投标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市场搏弈能力,以及把握市场走势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仅要准确判断市场利率水平和供需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解读其他竞争者的市场行为,针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应对措施,并设定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温馨提示:《美国式招标》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基金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 股票软件 金融问答 金融期货 信托知识 债券知识 保险知识 理财知识 银行知识 沪深股票 期货知识 基金知识 基金概况 股票知识 贷款知识 金融热点 常见问题 专题推荐 产品百科 软件中心 金融平台 金融知识 黄金知识 白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