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保险知识 正文

到底该怎么过退休后不领养老金的15年?

2020-08-02 16:20:15

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采访时称,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50到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清华大学起草的养老改革体制方案在网上一出炉,就引起公众舆论的激烈争论,质疑和反对声音显然远远大于支持。人们质疑多的就是怎么来度过退休后不领养老金的15年?从杨教授给出的建议来看,似乎这15年并不难过,对这些 退休 人员培训一下,男的去当园丁,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 轻轻松松 15年就过去了,难怪女教授在说完这些话之后还加了一句评语 多好 。从理想主义角度来考量,杨教授的建议确实可行,对于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修花种草养个鸟,洗洗衣服做编织充其量也就是健身 ,然而,不切实际的理想一旦成为付诸实施的政策,所带来的危害与后果,我们更不缺教训。国家出台任何一项法规制度政策,目的无非都是为了保障更多人的权益和利益,国家原有规定年龄的退休制度,应当视为国家和全国劳动者签订的一份 契约 ,人们辛苦工作到退休年龄,按时领取养老金以安度晚年的要求是文明社会应具备的起码制度保障。无论男的当 园丁 还是女的当 保姆 ,对于已经工作到50多岁的老人而言,不仅涉及 尊严 问题,其收入也是相当微薄,如果我们社会让很多普通劳动者在 退休 之后,还要为自己的生存问题疲于奔命15年,这样不仅残忍,更是人文法治的倒退。从人性化角度来说,社会的文明进步不只是体现在高楼大厦多少,更应当体现在随着劳动者年龄的递增,无论收入还是生活质量都能逐步提高,用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来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无疑是合理的。50岁以上群体生活工作的安逸,为年轻人解除了后顾之忧,社会才能更加充满活力,杨教授的 过渡论 ,不但与这一 现实理想 相背离,反而让50岁以上 大伯大娘 去低收入岗位 再就业 15年,不仅不符合传统伦理,更不符合现代社会基本的文明理念。脱离社会实际,离开现实土壤,再有学问的闭门造车,对于社会而言都只能是祸不是福。《人民日报》日前发表文章四问 延迟退休 :养老金发不出来了吗? 四问 其实正是对 延迟退休 这一养老金体制改革方向提出了质疑,实际上据早前人民网发起的一项有45万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有93.3%的人对 延迟退休 表示反对,民意并没有改变某些人这种 奇怪 的思维,养老金需要改革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养老金的双轨制问题,所造成明显的社会不公不去进行 壮士断腕 的改革,反而*住普通劳动者舆论的 巨大压力 依然在延迟退休问题上打转转,画个美丽的 馅饼 来忽悠公众,尤其是某些 既得利益 群体内的老人,何苦要难为老人?

温馨提示:《到底该怎么过退休后不领养老金的15年?》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基金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 股票软件 金融问答 金融期货 信托知识 债券知识 保险知识 理财知识 银行知识 沪深股票 期货知识 基金知识 基金概况 股票知识 贷款知识 金融热点 常见问题 专题推荐 产品百科 软件中心 金融平台 金融知识 黄金知识 白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