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知识 正文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2020-08-05 14:18:16

不管是进行***理财,还是进行银行理财,投资者在理财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购买银行理财时,一些投资者会觉得保本的产品没有风险,或者觉得宣传的收益一定能拿到手,这些都是投资者会犯的错误。在进行银行理财之前,银行理财误区的四点要清楚!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保本理财=银行储蓄存款

只要一进银行,热情的银行工作人员就会向投资介绍号称保本保息零风险历史年化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就相当于存了个定期一样,但是预期年化收益是定期的几倍。”其实不然,银行理财产品当然不等于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可以随时支取,就算是定期如果要提前支取也就只是损失部分利息,但是理财产品相当于把钱交给银行,然后银行再去投资,会有合同期限,在这个期限范围内是不能提前赎回的。理财产品历史年化收益比定期高所承担的风险也会高很多。

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保本理财是零风险

大部分投资者看到或者听到保本理财几个字,顾名思义就觉得是零风险啦!“理财非存款,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不仅仅只是形势而已。某银行150多位客户高达30亿的资金买了某银行所宣传的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结果呢?目前银行理财还有打破刚性兑付的传统的趋势,真正实行买者自负的市场规则。所以,保本理财也是有风险的。

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宣传的历史年化收益=实际历史年化收益

比如王阿姨近日买了一款3个月历史年化收益2.0%-8.0%的产品,听理财经理介绍说这款产品卖的特别火,前几期都有客户拿到高8.0%的历史年化收益了呢!

其实这是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高历史年化收益率仅在投资方向准确的时候出现而且条件设置非常苛刻很难达到,大概率情况下,到期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会跌入后几档预期年化收益。宣传的历史年化收益不等于实际的历史年化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银行买的产品都是银行发行的

很多客户以为只要在银行买的产品都是银行发行的产品很是放心。现如今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存贷款的利差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而跟第三方(保险、基金、贵金属、证券公司等)合作可以给银行带来很客观的利润,所以银行还存在大量代销第三方公司的产品。

特别是自2015年央行连降了6次息,银行代销的保险公司的1-5年趸交产品成了香饽饽,很多销售人员就直接说这是银行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向客户推荐。如果客户想要提前支取,就相当于违约,对于保险产品来说提前支取的成本是相当高的。热衷于长期理财产品的广大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温馨提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4个误区,你中招了吗?》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
基金公司 期货公司 证券公司 股票软件 金融问答 金融期货 信托知识 债券知识 保险知识 理财知识 银行知识 沪深股票 期货知识 基金知识 基金概况 股票知识 贷款知识 金融热点 常见问题 专题推荐 产品百科 软件中心 金融平台 金融知识 黄金知识 白银知识